白宫:因伊朗空袭以色列 美国将对伊朗实施新制裁
57 2025-04-05 15:28:05
这里涉及到儒家思想的变与不变的问题。
正是因为秉持了这种信念,孔子无论身处顺境或逆境,都做到了坚持一贯的立场,投入不懈的努力。他经得起考验,扛得住打击,道路越是坎坷崎岖,步伐越是稳健从容,打击越是频繁沉重,斗志越是高昂激越,岁寒,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。
善于改进自己的学习,法语之言,能无从乎?改之为贵。有勇气,乃可担当责任,一往无前。应该说,孔子不可夺志的精神,对后世志士仁人的人格塑造与铸就,曾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,如于谦《石灰吟》所言:千锤万凿出深山,烈火焚烧若等闲,粉身碎骨浑不怕,要留清白在人间。成就得失的理解自然是卓尔不群,别出机杼。孔子是这样自我期许的,更是如此自我实现的。
这种君子人格,就是知、行、勇的浑然一体、焕然天成。郑板桥诗云:咬定青山不放松,任尔东西南北风。这种从不自满,摒弃骄傲的态度,实在难能可贵,它是孔子追求完美的动力,也是孔子超越他人的缘由。
信念的底蕴,是以理想为引导。这样的精神力量是永恒的,也是无敌的。来源:中华读书报 进入 黄朴民 的专栏 进入专题: 论语 子罕篇 。而缺乏忧患意识,则十分容易滋长骄傲自大的情绪,沾沾自喜,踌躇满志,得意忘形,忘乎所以,最后在阴沟里翻船,在顺境中毁灭。
颜渊的感慨,可谓道出了千百载来所有为孔子伟大君子人格所鼓舞、所感动的人的共同心声:仰之弥高,钻之弥坚,瞻之在前,忽焉在后。但是,在行动实施上,眼光则是朝下看的。
相形之下,我们这些芸芸众生,是那么的渺小卑微,那么的后知后觉。三十一章中,有少数内容是孔门弟子心目中对孔子的印象,其他大部分文字当属于孔子剖白心迹或对其子弟行止的评说。孔子的崇高境界,固然无法企及,但是,虽不能至,心向往之,更应该成为我们永恒的信念,成为我们永恒的愿景。一个人,一个团体,一个国家真正的危险,往往不是发生在逆境之中,而更多的是出现在顺境之中。
这在今天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。为此,他坦率承认曾做鄙事的人生经历,吾少也贱,故多能鄙事。有仁德,则能心底无私,宽厚海涵。由此可见,在孔子那里,坚定立场与博采兼容并不矛盾,坚持信念与择善而从并不对立。
正是因为秉持了这种信念,孔子无论身处顺境或逆境,都做到了坚持一贯的立场,投入不懈的努力。他经得起考验,扛得住打击,道路越是坎坷崎岖,步伐越是稳健从容,打击越是频繁沉重,斗志越是高昂激越,岁寒,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。
善于改进自己的学习,法语之言,能无从乎?改之为贵。有勇气,乃可担当责任,一往无前。
应该说,孔子不可夺志的精神,对后世志士仁人的人格塑造与铸就,曾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,如于谦《石灰吟》所言:千锤万凿出深山,烈火焚烧若等闲,粉身碎骨浑不怕,要留清白在人间。成就得失的理解自然是卓尔不群,别出机杼。孔子是这样自我期许的,更是如此自我实现的。这种君子人格,就是知、行、勇的浑然一体、焕然天成。郑板桥诗云:咬定青山不放松,任尔东西南北风。因为没有紧迫感,那就必然导致做事拖拉疲沓,一日打鱼,三日晒网,消磨掉自己进取的锐气,错失掉最佳的战略机遇,最后与胜利失之交臂。
正气磅礴,大义凛然,为儒之大者提供了现身的说法,为生之意义做出了生动的诠释。这就是对孔子所倡导的理想信念的异代同调,一脉相承。
尤其值得注意的是,孔子对自己实现精神超越,完成文化使命始终怀有强烈的忧患意识,时不我待,机不再来,犹如无声的召呼,催促着孔子始终不敢有任何的懈怠,子在川上曰:逝者如斯夫,不舍昼夜。孔子认为,要成为真正的君子,首先要有坚强的意志,坚定的信念,这种意志与信念,不会因威胁而动摇,不会因利诱而放弃,三军可夺帅也,匹夫不可夺其志也。
他也欣然表示以拥有形而下的技艺为光荣,吾何执?执御乎?执射乎?吾不试,故艺。相较于《述而》篇侧重于教育宗旨与方法,本篇的重点,乃是孔子的自我勉励与警示。
孔子强调:在践行大道的过程中,最可忧虑的是浅尝辄止,画地为牢,半途而废,前功尽弃,譬如为山,未成一篑,止,吾止也。用孔子自己的话说,这就是知者不惑,仁者不忧,勇者不惧。当然,意志的坚强,信念的坚定,并不是自以为是,孤芳自赏。孔子的伟大,在于他既坚持原则,明确立场,又杜绝固执,反对僵化,所谓子绝四:毋意,毋必,毋固,毋我,即从不凭空揣测,决不绝对肯定,从不拘泥固执,决不自以为是
为此,仁反映为个人人格的修养,是必须始终不渝按照礼的要求,去修身养性,做到知书达理,即所谓非礼勿视,非礼勿听,非礼勿言,非礼勿动。为政理人,头绪繁多,事涉系统,切不可平均使用力量,不分主次轻重,不分轻重缓急,眉毛胡子一把抓,西瓜芝麻随地捡。
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崇尚仁德的基本立场和提倡德政的政治主张。这里,足食,是繁荣和发展经济,是富国富兵。
是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,正如子贡所指出的那样,乃是文尤质也,质尤文也。管治就会事与愿违,子为政,焉用杀。
当然,重点之中有重点,在三大纲目之中,民信尤为关键,不可须臾忽略,在迫不得已需要有所取舍的情况下,富国强兵可以暂时缓行,即所谓去兵去食,从而牢牢守住民信的底线,自古皆有死,民无信不立。对樊迟,他点拨其仁在爱人,仁在得众。谦和包容,才会为政得体,民胞物与。君子之德风,小人之德草,草上之风,必偃。
一旦客服了这种人性上的弱点,那么,人们就能够牢牢把握自己的命运,立于不败之地,在事业上有所建树。与之相应,统治者要克制自己的欲望,收敛低调,节制剥削,让利于民,给民众以最基本的生存条件,苟子之不欲,虽赏之不窃。
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,深谙因材施教的道理。毛泽东曾经说过:世界上怕就怕‘认真两字,这的确是不少人的通病。
本篇孔子的种种说法,实有其深厚所存焉。这样做,表面上看起来,是方方皆足、面面俱到,可实际上却是没有中心、没有重点,结果是顾此失彼,捉襟见肘。